近日,北京市考古研究院联合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开展北京地祇坛文物数字化保护实践活动,推动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为地祇坛保护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地祇坛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先农坛的核心组成部分,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承载着深厚的古代祭祀文化。2024年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持续加强整体性、系统性保护,深化北京中轴线文化阐释,依旧至关重要。本次数字化保护活动,旨在运用先进技术精准记录文物信息,为科学修复提供依据,并建立健全数字档案,实现文化遗产的永续传承。
22名北京建筑大学学生深度参与本次实践活动,在文保专家的指导下,聚焦地祇坛遗址的保护需求,运用手持SLAM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对遗九游娱乐址全场景及坛台、棂星门、石龛等重点构件进行了高精度三维信息采集。现场实践中,学生们不仅掌握了测绘仪器操作,更通过专家老师的系统讲解,深入学习古建筑建造规制及坛庙建筑文化内涵。
随后,实践团队进行交流座谈。座谈会上,同学们结合现场踏勘与文献研究,分享了各自的体会和见解,与会专家老师针对学生成果进行点评。
本次实践活动成功获取高精度点云数据与高清影像资料,为石质文物病害分析、保护方案制定及数字化复原提供了可靠依据。这些数据将直接服务于文物保护工作,助力重现地祇坛历史风貌。此外,活动强化“高校—研究院—博物馆”三方合作模式,专业的指导确保了技术应用的精准性。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次经历增强了他们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