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娱乐(NineGameSports)官方网站-娱乐文化领航者

張曉峰:中國城市夜經濟的發展走勢與建議(圖)-九游娱乐官方网站

『 最新动态』关注九游娱乐的最新动态,获取公司新闻、行业资讯及重要公告。我们将及时为您提供最新的企业发展信息和行业趋势分析,让您与我们的发展同步。

張曉峰:中國城市夜經濟的發展走勢與建議(圖)

2025-07-29  

  夜間經濟作為城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衡量城市活力、促進消費升級、擴大就業的核心引擎。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加速和消費結構升級,夜間經濟從單一的餐飲夜市向文化、娛樂、旅遊、運動等多元業態延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發展模式。本研究以長沙、成都、西安、青島、杭州、南京等典型城市的夜經濟項目為案例,通過分析其發展路徑、運營模式與實踐經驗,揭示中國夜經濟的發展規律與核心問題,並提出針對性建議,為行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中國夜經濟規模持續擴張,2022年市場規模達42.4萬億元,同比增長12.0%,預計2025年將突破62.3萬億元,夜間消費佔全天消費比重從2019年的30%提升至2023年的35%。增長動力主要來自三方面:政策層面,全國超200個城市出臺專項支援政策,從財政補貼、基礎設施升級到監管創新形成政策合力;消費層面,居民收入增長推動消費觀念轉變,年輕群體夜間消費頻次每週達2~3次,單次消費時長2~4小時;技術層面,移動支付普及率超90%,外賣、直播電商等新業態重構夜間消費場景。

  夜經濟呈現“梯次分化”特徵:第一梯隊為北京、上海、深圳、廣州,以國際化業態和高端消費為核心,夜經濟活力指數超90分;第二梯隊包括成都、重慶、長沙、西安、青島、杭州、南京等新一線城市,依託文化特色或網紅效應形成差異化競爭力,指數在70~90分;第三梯隊為多數省會城市及地級市,以傳統業態為主,同質化競爭突出。東西部差距顯著,東部地區夜間消費總額佔比達65%,中西部仍以餐飲、零售等基礎業態為主。

  餐飲主導:佔比60%~65%,涵蓋燒烤、小龍蝦等夜宵文化,以及高端主題餐廳、網紅小吃街,如長沙坡子街、重慶洪崖洞火鍋集群。

  娛樂多元化:傳統KTV、酒吧佔比下降,密室逃脫、劇本殺、電競館等新興業態佔比提升至15%~20%,成都、西安等地夜間演出市場年均增速超20%。

  文化融合加深:歷史街區改造與夜間文旅結合,如西安大唐不夜城的唐文化實景演出、南京夫子廟夜遊項目,文化體驗類業態佔比達5%~10%。

  運動休閒崛起:成都“以動興夜”模式帶動夜間運動消費,游泳館、瑜伽館夜間營業額增長20%以上,成為新增長點。

  長沙夜經濟以“24小時城市”為定位,2023年夜間消費佔比超40%,五一商圈、太平老街等核心區域年接待遊客1.5億人次,“夜色最長沙”品牌享譽全國。

  特色街區打造:重點培育10個市級夜間經濟示範街區,如坡子街、漁人碼頭、揚帆夜市、東瓜山、泉星美食街、四方坪夜市等,成為熱門打卡地。五一商圈、陽光壹佰鳳凰街、梅溪湖(梅瀾坊)街區、紅星街區入選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

  主題活動舉辦:常態化開展“相約瀏陽河、週末看焰九游娱乐文化 九游app官方入口火”活動,每週六推出沉浸式焰火秀,吸引大量遊客,多次登上抖音熱榜。同時,組織各類文化演出活動,市民遊客可去都正街得樂社、笑工廠感受演藝文化;在湖南省花鼓戲劇院、省湘劇院聆聽傳統戲曲;到大悅城沉浸式體驗現代戲劇魅力。2024年新推出的國風沉浸式幻境秀《新劉海砍樵》上座率超九成,年輕人佔七成,復購率達三成。

  業態豐富與創新:擁有充足的延時消費業態,如24小時書店、餐廳、便利店等。平均約2000人擁有一個便利店,便利店指數連續5年居全國前列,各類經營主體在美團平臺的即時零售訂單佔比全國第一,24小時零售外賣指數居全國第五。截至2024年底,足療按摩門店突破6000家,年交易額達120億元,居全國前五之列。此外,積極推動夜經濟與“新消費”融合,培育新消費品牌143個,分佈在餐飲、零售、美粧等多個細分賽道,産生文和友、茶顏悅色等20多家上市後備企業。

  總投資170億元,政府投資佔30%(用於基礎設施與環境改造),社會資本佔70%(商業項目與文化設施)。

  業態均衡多元:餐飲(45%)、文化娛樂(25%)、購物零售(15%)、文化體驗(10%)、運動休閒(5%),坡子街湘菜夜市與解放西路酒吧街形成互補。

  政府創新“四容許”管理模式(容許臨時佔道、出店經營等),街頭藝人持證上崗,降低商戶運營門檻。

  市場化運營主導,引入專業公司管理五一商圈,通過“橘子洲焰火”“湘劇夜遊”等活動提升文化附加值。

  經濟效益:年産值超1000億元,帶動就業50萬人,社會投資回報率12%~15%。

  核心經驗:深度挖掘湖湘文化,通過“文化+商業”融合構建獨特IP,政策包容性與市場活力形成良性互動。

  以“以動興夜”為核心,將夜間運動與休閒消費結合,2023年夜間運動業態營業額同比增長21%,形成冰紛萬象滑冰場、桂溪公園網球場等標桿項目。

  場景打造:聚焦寬窄巷子、文殊坊、峨影“1958”、西村、優品天地等街區。寬窄巷子重點發展休閒娛樂、文藝演繹、美食餐飲等業態,是成都平原宜居休閒與時尚生活的典型代表;奎星樓街作為寬窄巷子“後街經濟”承載街區,匯聚網紅打卡、文藝演出及特色飲食文化;文殊坊圍繞文創産業和創新消費定位,打造夜間打卡走廊、特色民宿體驗區、非遺和手工藝作坊體驗區等,並引進Livehouse西南首店;峨影“1958”依託影視文化,發展文藝演繹、美食休閒等業態;西村強調前衛、藝術等氣質,發展運動休閒等業態;優品天地圍繞社區商業,發展美食餐飲、休閒水吧等業態。

  設施建設與風貌改造:推進燈光工程改造,打造休閒、自然、和諧的照明體系。在不同街道塑造特色景觀,如奎星樓街的文創生活景觀、泡桐樹街的慢生活體驗景觀等。持續推進“廁所革命”、垃圾分類,建設地下停車場、優化臨時停車區。

  消費供給優化:深入挖掘天府文化內涵,鼓勵博物館、圖書館等文化場所延長開放時間,提升蜀風雅韻、金沙音樂劇等文化項目品質。鼓勵特色商業街區引入24小時不打烊文創書店、工坊體驗、特色餐廳等,推動商品消費向服務消費升級。

  總投資50億元,政府投資40%用於夜間照明與公共體育設施,企業投資50%佈局商業場館。

  業態突破:傳統場館延長營業時間(游泳館夜間營收增長25%),新增夜間攀岩、電競館等新興業態,“運動+餐飲”跨界融合(如運動主題酒吧)。

  政企合作:政府制定夜間運動規劃,企業負責專業化運營,社區組織健身俱樂部培育消費習慣。

  開創“運動夜經濟”新賽道,通過場景創新激活中年群體消費潛力,為同類城市提供業態升級範本。

  擁有首批10個夜間聚集區、26個夜間消費地標及80個特色商業街區。各街區定位明確,老城根Gpark將消費群體定位在35歲以下,融入國際時尚、高科技、漢文化等理念;大唐西市匯集古絲綢之路沿線各國元素,成為文化平臺;高新區創業咖啡街區針對白領階層,突出夜間休閒特色,與周邊商圈錯位互補;北院門、永興坊成為網紅美食打卡地標;德福巷酒吧街區是文藝青年聚集地;曲江創意谷推出“深夜食堂”主題的夜間創意生活模式,舉辦藝術燈光節等活動。

  在科技創新方面,大唐不夜城、周至水街等運用夜間亮化手法、科技互動裝置、植入文創元素等,實現文化與科技融合;場景創新上,利用老舊廠區、閒置商業資源打造新消費場景,鼓勵景區和街區舉辦主題燈會、光影秀等活動;形式創新上,大唐不夜城不斷推出新的表演形式,從“不倒翁”小姐姐到李白對詩、盛唐密盒等。

  形成以2個都會級、10個城市級、25個區域級商圈為主體,以商旅文觀光、特色餐飲、購物休閒為主要內容的“夜西安”消費體系。商旅文觀光型集中在大唐不夜城步行街等景區;特色餐飲型集中在北院門、永興坊街區;購物休閒型集中在小寨商圈等。夜間經營業態多元,深夜食堂、24小時健身館、劇院等滿足多元需求。

  2018年以來,出臺《關於推進夜遊西安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抓好重點培育,通過鼓勵發展24小時便利店、延長營業時間、舉辦夜間消費活動等方式,提升夜間經濟聚集區品質。利用春節等重大節日開展促消費活動,《長恨歌》《西安千古情》等夜演品牌場場爆滿。此外,多部門聯合出臺支援“戶外經濟”“夜間經濟”。

  青島以啤酒文化為核心,打造“啤酒+夜經濟”特色模式,青島國際啤酒節成為全球知名節慶活動,年接待遊客超800萬人次,帶動夜間消費收入超50億元。

  總投資80億元,政府投資佔25%(用於節慶活動舉辦、基礎設施改造),社會資本佔75%(啤酒主題街區、酒店餐飲等)。

  業態結構:啤酒主題餐飲(35%)、節慶活動(25%)、海濱夜遊(20%)、購物零售(15%)、文化演出(5%),形成“啤酒城+海濱景觀+歷史街區”的聯動格局。

  政企協同舉辦啤酒節,政府負責活動審批、安全保障,企業負責招商運營、品牌推廣。

  季節性與常態化結合,啤酒節期間集中引流,日常通過啤酒博物館夜場、啤酒主題餐廳維持熱度。

  經濟效益:帶動就業8萬人,啤酒相關産業夜間收入佔比達40%,投資回收期約7年。

  核心經驗:將地方産業特色與夜經濟深度融合,通過節慶活動形成品牌效應,實現“短期爆發+長期穩定”的收益模式。

  杭州依託電商與數字經濟優勢,打造智慧夜經濟生態,2023年數字化夜間消費佔比達45%,武林商圈、湖濱步行街成為智慧應用標桿區域。

  總投資120億元,政府投資30%(用於數字基礎設施、智慧平臺建設),社會資本70%(新零售、數字娛樂項目)。

  業態創新:直播電商夜間專場(25%)、無人零售(15%)、智慧夜遊(20%)、數字文化體驗(20%)、餐飲零售(20%),如湖濱步行街的AR導購、無人超市等智慧設施。

  政府搭建“夜間消費大數據平臺”,整合客流、消費、交通等數據,實現精準管理與服務。

  企業主導數字化業態創新,如銀泰百貨的“深夜直播帶貨”、宋城演藝的“數字宋城”夜間實景演出。

  經濟效益:數字化夜間消費年增長35%,帶動就業12萬人,社會投資回報率18%。

  核心經驗:以數字技術重構夜間消費場景,通過數據賦能提升運營效率,形成“線上引流+線下體驗”的閉環模式。

  南京依託六朝古都歷史文化資源,打造“夫子廟-老門東”夜間文旅集聚區,年夜間客流量超2000萬人次,夜間消費收入佔比達38%,成為“文化夜遊”典範。

  總投資100億元,政府投資佔40%(用於歷史建築保護、文化IP打造),社會資本佔60%(商業運營、業態引入)。

  業態結構:文化體驗(30%)、餐飲小吃(25%)、旅遊零售(20%)、夜間演出(15%)、休閒娛樂(10%),夫子廟夜遊、老門東非遺體驗、秦淮河畫舫等形成特色業態。

  政府主導歷史文化保護與IP開發,如“秦淮燈會”“金陵尋夢”實景演出等文化項目。

  市場化運營歷史街區商業,引入專業團隊管理商鋪招商與業態升級,平衡文化保護與商業效益。

  核心經驗:嚴格保護歷史文化風貌,通過“最小干預”原則植入現代業態,實現“文化傳承+商業發展”的雙贏。

  依賴門票或政府補貼(如西安),或過度依賴流量變現(如重慶洪崖洞),多元化收入體系缺失。

  成本結構失衡:人工、能耗、行銷成本佔比超70%,多數項目投資回收期超8年。

  60%以上項目集中于“餐飲+零售”,劇本殺、VR體驗等新興業態區域分佈不均,二、三線城市複製一線城市模式現象普遍。

  夜間公交覆蓋率僅為日間60%,停車位缺口30%~40%,西安、重慶等項目因交通擁堵導致客流流失。

  多部門監管導致審批效率低(如夜市佔道需城管、文旅等多部門審批),重慶洪崖洞因協調滯後多次出現客流管控失誤。

  部分項目過度商業化破壞文化本真性(如部分歷史街區),部分項目因過度強調文化而忽視商業變現(如西安大唐不夜城)。

  從“規模擴張”到“品質提升”:中國夜經濟已過高速增長期,需從追求客流量轉向消費品質。重點提升文化體驗、技術應用、服務標準,如成都通過運動場景創新吸引中高收入群體,杭州通過數字化提升復購率。

  從“同質化”到“差異化”:二、三線城市需避免複製“小吃街+燈光秀”模式,應立足本地資源:工業城市可開發“廠區夜遊”,農業城市可打造“田園夜市”,邊境城市可結合“跨境文化”,形成錯位競爭。

  從“單點發展”到“集群聯動”:未來夜經濟將從單一項目向區域集群升級,如南京“夫子廟-老門東-秦淮河”聯動、重慶“洪崖洞-解放碑-朝天門”片區發展,通過交通接駁、業態互補形成規模效應。

  從“短期流量”到“長期價值”:網紅效應難以持續,需通過文化沉澱、業態迭代、會員體系構建長期競爭力。如長沙通過持續的文化活動(焰火、演出)培養消費習慣,杭州通過會員數據優化服務,實現“流量-留量-復購”的轉化。

  文化驅動型城市:長沙、南京需拓展“文化+研學”“文化+電競”等衍生業態,降低對餐飲的依賴;建立文化IP授權體系,通過衍生品銷售增加收入。

  網紅型項目:洪崖洞應增加“夜景+沉浸式演出”等高附加值業態,提升每人平均消費至100元以上;借鑒杭州數字化經驗,通過智慧系統優化客流分配。

  政府主導項目:西安需引入社會資本參與運營,通過“付費體驗區+免費遊覽區”平衡公益與盈利;建立市場化的成本分攤機制,減少財政依賴。

  産業融合型城市:青島可延伸“啤酒+文創”“啤酒+體育”産業鏈,開發全年常態化業態,避免季節性波動。

  數字智慧型城市:杭州應擴大技術應用場景,向二、三線城市輸出數字化解決方案,形成産業生態。

  完善夜間交通:加密公交夜班線路,推廣共用停車位(如長沙五一商圈);在大型夜經濟集聚區建設臨時停車場,採用動態收費調節車流。

  智慧化改造:部署客流監控系統(如重慶洪崖洞分時段限流)、智慧照明系統(如南京夫子廟節能改造)、應急呼叫設施,優化消費體驗。

  簡化審批:推行“一證通”管理(如成都夜市商戶“一證經營”);對夜間臨時活動實施“備案制”而非“審批制”,縮短流程。

  財政支援:設立夜經濟專項基金,對新興業態給予3年稅收減免;對文化IP開發、技術創新項目提供補貼。

  監管創新:建立“夜間區長”“夜生活首席執行官”制度(如上海、北京),統籌多部門協調;制定夜間噪音、衛生等柔性標準,平衡商戶與居民利益。

  中國夜經濟已成為城市競爭力的核心指標,其高品質發展需以特色為根基、以市場為動力、以文化為靈魂、以技術為支撐。未來,只有那些能平衡商業效益與社會價值、短期流量與長期發展的城市,才能在夜經濟競爭中脫穎而出,為經濟轉型與民生改善注入持久動力。

上一篇:九游娱乐文化:銀川市36項舉措推進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
上一篇:南京江宁区“双轮驱动”策略推动文化科技产业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 九游娱乐:2024天府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四川文化产业

    九游娱乐:2024天府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四川文化产业

      本报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斌)12月5日,2024天府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四川文化产业发展联盟年会在成都举行。聚焦“科技赋能文化,技术催生未来”主题,深入探讨科技赋能文化新质生产力、催生文化新业态的新应用与新实践,助力文化强省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联合四川文化产业发展联盟发布...
  • 瞭望丨湖南:文化和科技融合浪潮涌动

    瞭望丨湖南:文化和科技融合浪潮涌动

      文化领域“硬装备”创新是湖南文化产业新业态的亮点。科技赋能,持续颠覆传统的内容生产、展示、传播和交互方式,催生文化产业业态创新   观众在湖南博物院参观“生命艺术——马王堆 汉代文化沉浸式数字大展” (2024年6月7日摄) 湖南博物院供图   当马王堆碰撞“数字化”,沉睡千年的文化瑰宝...
  • 爱聊科技携手国家级非遗为文化传承贡献力量

    爱聊科技携手国家级非遗为文化传承贡献力量

      在快速变迁的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成为了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爱聊作为一个有温九游娱乐文化 九游app官方入口度的交友平台,不仅深耕互联网社交领域,更积极投身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中,以科技的力量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近日,爱聊携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酉州苗绣,共同推...
  • 艺术与科技的融合2024展示艺术与科技交融的未来

    艺术与科技的融合2024展示艺术与科技交融的未来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艺术与科技的融合2024展示艺术与科技交融的未来汇报人:XX2024-01-05目录引言艺术与科技的融合现状艺术与科技的融合趋势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挑战与机遇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未来展望结论与建议01引言艺术与科技的融...

手机扫一扫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