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到12日,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河北召开。记者昨晚从北京市发改委获悉,按照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部署,三地共同编制了促进京津冀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今年三地将加速这些措施落地,提升区域内转化效率和比重。
“北京将牢牢牵住牛鼻子,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新成效。”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今年将坚决支持和服务保障央属标志性项目落地,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组合拳”,持续推进首都核心区功能优化提升。
在雄安新区,今年将落实落细一揽子支持政策,推进中国中化、中国华能总部尽快投用,推动空天信息、低空经济等重大项目布局,实施京雄基础教育提升、医疗卫生发展、职业培训创新三项工程,助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今年将推进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等重点项目建设,高质量打造城市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扎实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加快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推进轨道交通22号线建设,联合绘制示范区产业链图谱,组织开展一体化精准招商。
相邻的北京通州区、天津武清区和河北廊坊市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素有“小京津冀”之称。通武廊交界重点区域也是京津发展轴的重要节点,是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津冀三地在座谈会上共同制定了加快推动通武廊交界重点区域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实施重点产业链群培育、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重点园区合作共建、产融服务助企赋能等行动,打造京津冀重点产业链群、协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今年,京津冀将推进重点区域合作共建,打造一体化发展新样板。在毗邻地区,抓好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体制机制优化调整,推进综保区一体化建设运营管理,积极打造“房涿涞”绿色能源、智能制造等产业集群,深化“平蓟三兴”农业科技合作,加快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
在京津“同城化”发展方面,强化京津发展轴集聚效应,支持北京中关村、经开区等与天开高教科创园对接合作,推动武清京津产业新城、京津合作示范区等提质提速提效,推进“站产城”融合发展,打造北京便捷出海口。
创新驱动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本动力。三地共同编制了促进京津冀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聚焦贯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增强多领域场景应用等6个方面,明确了19项具体举措,助力京津冀更好发挥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
今年三地将落实促进京津冀区域科技成果转化若干措施,深化京津冀国家高新区联盟建设,推动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与天津中心、河北中心、雄安中心优势互补、赋能发展,优化合作园区创新生态,提升区域内转化效率和比重。
产业协作方面,今年京津冀将推动重点产业链图谱落地见效,做大做强安全应急装备、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等7个国家级重点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打造环京地区智能算力集聚区,协同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区域新增长极。
生态环境保护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率先取得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2024年,京津冀三地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30.5微克/立方米、38微克/立方米、37.8微克/立方米,分别同比下降6.2%、7.3%、2.1%,天蓝地绿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巩固。
在此基础上,三地共同制定了京津冀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建议稿),围绕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加快推进绿色低碳九游娱乐文化 九游app官方入口转型,努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的先行示范标杆。
记者获悉,三地将加快建设京津冀美丽中国先行区,深入抓好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联治,将推动“三北”六期等重点工程建设,筑牢生态屏障。
市民关心的交通方面,今年将织牢织密京津冀交通圈,推动荣乌新线高速二期等开工建设,持续促进京津同城便利化;提升天津港国际枢纽港和集装箱干线港地位,巩固河北港口能源、原材料等大宗散货主枢纽港地位,共建京津冀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
同时,今年还将推动“河北福嫂”“河北净菜”提质扩容,深化京津冀合作办学,合作建设一批康养目的地;共同优化区域营商环境,扩大“跨省通办”“同事同标”范围,拓展社保卡“一卡通”应用场景,推出更多“一网办”“一次办”等便民措施,为三地群众提供更为优质便捷、可感可及的服务体验。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