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文化品牌评测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宋洋洋发布了《中国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20)》,并对此进行了解九游娱乐读。
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
当前,我国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文化科技融合在“双循环”战略格局中能够起到“润滑剂”和“补缺口”的作用。
在国内大循环中,科技力量促进文化产业链加速循环,同时,文化内循环的加速对推动实体经济内循环起到提质、升级、增效的驱动作用。
在外循环中,我国实体经济贸易一直占据主要地位,而价值观和内容出海则发力不足、长期缺位。未来,文化科技融合将助推文化出海,使其与实体贸易分别以一里一表构成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核心竞争力,填补外循环中的文化缺口。
实体经济具有供应链长且复杂、需要多边协作的特点,国与国之间在这一领域即便不是命运共同体也是利益共同体,竞争双方都有回拉紧张关系的驱动力。相比而言,文化科技领域,特别是互联网文化领域的供应链短,则无需合作便可独立完成文化产业链(创意——生产——传播——体验)全环节;而在需求侧,超级平台们要争夺共同的市场和用户。因此,其竞争之激烈堪比“白刃战”。
当前,文化科技融合正处于新一轮爆发性增长和产业变革前夜,为文化产业新业态的诞生和文化产业链的延伸提供了新空间。随着5G商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基建”的布局和完善,新一轮的技术爆发将加速向文化产业渗透,会有更多在实验和设想阶段的文化科技应用转化为面向大众的产品和公共服务。此外,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融通将进一步整合文化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是助推文化产业变革的重要机遇。未来,文化科技融合将面对更广阔的全球市场。
五位一体的文化科技融合动力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新时代的文化科技融合。具体来看,即以产业增长为主动力,以“新基建”为底层架构,以场景创新、民生应用为重点领域,以现代化文化治理体系贯穿文化科技融合全链条。
2020年上半年我国网络直播市场规模达843.4亿元,同比上升63.4%;用户规模达5.26亿人,占网民整体的59.8%。“直播+”实现全面赋能,与电商、游戏、教育、助农等领域深度融合。其中,直播+电商增长最快,成为助推我国经济“内循环”的重要力量。2020年上半年,直播+电商交易规模达到4561.2亿元,已超过2019全年总交易额,预计年底交易额有望翻倍,达到超9000亿元。
截至2020年6月,短视频市场规模达1302.4亿元,同比上升178.8%,是网络视听行业占比最大、增速最快的领域;用户规模达8.18亿,占网民整体的87.0%。同时,短视频是用户粘性最高的互联网应用,超六成用户每天看短视频;人均单日使用时长最长,约110分钟。此外,短视频始于娱乐但不只娱乐,正不断向新闻、电商、旅游、广告、教育等应用场景渗透,已逐渐成为互联网底层应用。
2020年上半年,国内游戏行业实现营收和企业数量双双逆势增长,其中,受疫情和长假影响,第一季度营收实现最大增幅,同比上涨26.98%;新增游戏企业超过2.2万家。随着国内用户规模趋于饱和,游戏企业出海抢占赛道已成趋势。2020年上半年,我国自主研发游戏在海外营收达75.8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33.62亿元),同比增长36.32%。同样是第一季度涨幅最大,同比上涨31.19%,单季度营收达37.8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2.54亿元);二、三季度仍维持小幅上涨,总营收均在38亿美元左右(约合人民币253.81亿元)。
数字营销出海业务逆势上涨,推进营销在线年上半年,蓝色光标营业收入达173.75亿元,同比增长47.91%。其中,出海营销业务(客户主要来自于游戏、电商行业)为其营收的主要增长来源,占比62.6%。其次是短视频营销业务,随着各大短视频平台的迅速崛起,此业务有望成为其继出海业务后第二条营收过百亿的业务线。此外,蓝色光标在疫情期间推出了聚焦中小企业智能营销的“蓝标在线”自动投放系统,全面推进营销全链条在线化。
随着“新基建”的逐步完善,以及全域旅游的蓬勃发展,文旅行业继续深耕数字化进程。“一机游”作为全域旅游的数字化样本,实现了多方共赢、生态共建。继“一部手机游云南”投入实践并取得阶段性成效后,各地纷纷兴起“一机游”平台建设热潮。据不完全统计,全球目前已有近50个国家、省、市(县)、景区在推进“一机游”建设。
2020年5 月26 日,中央文改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做好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的通知》,指出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大基础性工程,也是融通文化和科技,推动文化数字化成果走向网络化、智能化的重要举措。
国家文化大数据工程通过“三库两场景”的重点建设,打造文化产业数字生产闭环。所谓“三库两场景”,即供给侧的中国文化遗产标本库建设、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建设和中华文化素材库建设,以及需求侧的文化体验园建设和文化体验馆建设。通过国家文化专网建设,将“三库”中采集的数据存储、传输,链接到需求侧的“两场景”和旅游景区、社区等,同时链接生产端的数字文化生产线,并通过国家文化大数据云平台建设,为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的终端用户提供云服务。
文化科技融合有助于推动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多平台赋能、社会参与的现代化治理体系。
大数据算法技术并不独特,微软、甲骨文等任何一家科技巨头都能实现,算法技术演变的关键是需要大量的场景、数据进行应用、测算和迭代。不断迭代的算法匹配海量数据可以构成文化科技新竞争优势。基于此,商务部、科技部在调整之后的《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增加了“基于数据分析的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技术”。
过去,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发展,将人、信息、设备、商品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文化产业提供了良好的生产和消费环境。
过去,通过社交软件实现“人与人的链接”,通过搜索引擎实现“人与信息的链接”,通过购物网站实现“人与商品的链接”,通过共享单车、无人驾驶等实现“人与设备的链接”。
未来,5G、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特征的ICT潮流,推动从“物联网” 进入“万物互联”时代 ,人置身于无所不在的网络之中,实现在任何时间、地点,使用任何网络与任何人与物的信息交换。泛在生存带来全民娱乐和全民IP化,人人都可以成为内容的制作者和消费者,文化产业将呈现升级、融合、重塑三大方向。
主要方向:标准化采集、存储、标注;大数据关联解构;从生产到体验全链条服务;数据闭环、应用开放 。
主要方向:超高清全媒体显示;全媒体智能生产;全媒体精准传播;全媒体内容监测。
主要方向:跨学科、跨领域工业设计;自适配生产创作;人机交互设计与决策;群智协同设计创新。
5. 第三方若出于非商业目的,将用户在数艺网上发表的内容转载在数艺网之外的地方,应当在作品的正文开头的显著位置注明原作者姓名(或原作者在数艺网上使用的帐号名称),给出原始链接,注明「发表于数艺网」,并不得对作品进行修改演绎。若需要对作品进行修改,或用于商业目的,第三方应当联系用户获得单独授权,按照用户规定的方式使用该内容。
用户在数艺网发表的内容仅表明其个人的立场和观点,并不代表数艺网的立场或观点。如果个人或机构发现数艺网上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权益的内容,可以先尝试与作者取得联系,通过沟通协商解决问题。如您无法联系到作者,或无法通过与作者沟通解决问题,您可通过点击内容下方的举报按钮来向数艺网平台进行投诉。为了保证问题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请务必提交真实有效、完整清晰的材料,否则投诉将无法受理。您需要向数艺网提供的投诉材料包括:
出于网络平台的监督属性,并非所有申请都必须受理。数艺网自收到举报的七个工作日内处理完毕并给出回复。处理期间,不提供任何电话、邮件及其他方式的查询服务。 出现数艺网已经删除或处理的内容,但是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依然可以搜索到的现象,是因为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自带缓存,此类问题数艺网无权也无法处理,因此相关申请不予受理。您可以自行联系搜索引擎服务商进行处理。 此为数艺网社区唯一的官方侵权投诉渠道,暂不提供其他方式处理此业务。 用户在数艺网中的商业行为引发的法律纠纷,由交易双方自行处理,与数艺网无关。
1.根据互联网的发展和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变化,或者因业务发九游娱乐展需要,数艺网有权对本协议的条款作出修改或变更,一旦本协议的内容发生变动,数艺网将会直接在数艺网网站上公布修改之后的协议内容,该公布行为视为数艺网已经通知用户修改内容。数艺网也可采用电子邮件或私信的传送方式,提示用户协议条款的修改、服务变更、或其它重要事项。